原标题:广东特色农业现代化迈上新台阶
十二五规划即将收官,十三五规划再绘蓝图。回眸十二五,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农业领域在十二五期间亦有不凡的表现。
十二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省各级农业部门紧紧围绕全面深化农业农村改革、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一主题,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现代农业工程体系建设为重要抓手,扎实推进农业农村经济各项工作,农业农村经济保持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较好完成了十二五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撰文:黄进 粤农信
夯实基础
农业农村经济稳步发展
在推动农业农村各项事业发展的进程中,我省始终把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在过去的5年,从农业农村经济发展情况来看,成绩斐然。
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和耕地地力提升项目,建设高标准基本农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高。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断提高,2014年全省农机总动力增加到2632.4万千瓦,比2010年增长12.2%;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44.5%,增长9个百分点。扎实推进农药、化肥零增长行动,全面开展了农产品产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普查和修复治理示范。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取得初步成效,世界银行贷款广东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区早造和晚造化肥用量分别亩均减少24.2%和11.8%,世界银行评价认为项目管理非常有力、实施进展非常良好、项目取得初步成果。
2014年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34.2亿元,增加值3242.6亿元,比2010年分别累计增长39.6%、41.8%,年均增长8.7%、9.1%。今年以来,我省农牧业生产经受住严重干旱、超强台风、暴雨洪涝的考验,农牧业生产总体稳定,主要农作物增产增效,前三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847.53亿元,增加值2385.2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1%和3.4%,增幅比去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
农产品贸易持续增长,2014年全年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52.5亿美元,其中出口84.3亿美元,比2010年分别增长63.3%、48.7%。今年1月10月,全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215.29亿美元,增长6.1%,其中出口67.32亿美元,进口147.96亿美元,分别增长0.5%、8.9%。
全省主要农产品产量位居全国前列,粮食保持稳产,经济作物全面增产,花卉**,水产品第二,糖料第三,花生第四,水果第五,蔬菜第八,饲料总产量和产值继续稳居全国首位。
十二五时期我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2246元,比2010年增长55.2%,年均增长11.6%。2015年前三季度,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581.49元,名义增长9.3%,实际增长8.1%,增速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比由2010年3.0:1进一步缩小到2.59:1。
保障供给
农产品数量质量再提升
十二五时期,各级农牧部门始终把保供给、惠民生摆在重要位置,千方百计稳定农业生产发展。
加强重点生产基地建设,深入推进粮食稳定增产行动,重点扶持建设了40个产粮大县、300家省重点生猪养殖场、181个农业部标准化示范场、300个省级菜篮子生产基地、157个园艺作物和73个南亚热带作物标准园,有效保障了农产品市场供给。
2014年全省粮食、蔬菜、油料产量分别比2010年增长3.1%、20.5%、19.7%;畜禽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程度全国**,全省肉类产量429万吨,禽蛋33万吨,奶类13.8万吨。
同时,我省坚持产出来与管出来两手抓,扎实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和追溯体系,积极创建云浮市和佛山高明、韶关翁源、梅州梅县、汕尾陆丰等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县,省财政安排2亿元支持建设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示范工程,畜禽屠宰监管工作开局良好,我省连续多年未发生重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事件和重大动植物疫情爆发流行,连续3年在农业部重大动物疫病延伸绩效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
实施名牌带动战略,近两年,创新性地开展了广东省十大名牌系列农产品评选推介和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培育了一大批特色名牌农产品,全省有效期内农业类名牌产品934个,擦亮了广东农业品牌精美名片。
农业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建设取得重大突破,挂牌成立了广东省农业综合行政执法监督局,市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机构稳步推进,提升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监管能力。深入实施政策性农业保险,保险品种从2010年的2个增加到9个,各级财政保费补贴累计达13.16亿元,累计赔付8.34亿元,今年农业政策性保险取得历史性突破,省级财政保费补贴达到8.2亿元,有效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
转型升级
现代农业建设成效显著
在现代农业建设领域,启动实施了现代农业十大工程、五大体系建设,推动农业加快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新增了热带南亚热带农业产业生产基地、现代农业五位一体示范基地、岭南特色农业产业升级与加工、种植业规模化育苗、现代农业科技创新平台、畜禽无害化处理体系等重大建设项目。加强农业载体建设,整县推进10个***、2个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和8个粤台农业合作园区,建成了235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打造成为全省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深入推进农业结构调整优化,大力实施三高农业、一镇一品等项目,加快形成一批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带。种植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蔬菜、水果、花卉等南亚热带亚热带特色效益农业产值占种植业总产值近70%。草地畜牧业加快发展,全省扶持建设了44个草地畜牧业生产示范基地,成为畜牧业新的增长点。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驱动,建立了广东省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和一批农业产业技术服务团队,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发展大协作、大攻关、大服务;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全省前10强种子企业市场份额占33%,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7%,家禽、猪良种覆盖率分别达到85%和95%;全省农业科技贡献率从2010年的53%提高到2014年的61.2%,高出全国平均水平5.2个百分点。
农业信息化建设成效显著,重点建设了农业大数据和信息化综合平台,扎实推进农业部信息进村入户试点省工作,信息化水平大步跨入全国先进行列,推动了网络互联共建、信息互通共享。
扶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格局加快形成,预计到2015年底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630家以上,比2010增加370家,带动农户470万户,户均增收4500元;家庭农场超过4万家,农民合作社数量比2010年增加3.8倍。
纵深推进
改革关键领域取得突破
我省着眼增强农业农村的发展活力,保护和发展农民权益,不断将农业农村改革向纵深推进。
着力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扎实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目前全省有77个县326个乡镇3500个行政村启动了土地确权工作,完成实测面积242万亩,颁发承包经营权证书6.79万份,化解涉地存量纠纷1325宗,有力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稳步有序流转,全省流转面积852万亩,农村涉地矛盾纠纷化解有效推进,全省109个县建立了土地承包经营纠纷仲裁委员会。
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积极推进农村集体股权股份制度改革和南海区开展农民股份合作赋予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试点工作;建立镇级农村集体产权管理交易平台959个,促进资产管理交易阳光运作。
截至今年10月,全省94%的镇和85%的集体经济组织开展了集体资产清理核实工作,74%的县和85%的镇建立了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交易平台。《广东省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条例》修订草案通过省政府常务会议审议。
在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中积极创新金融支农方式,推动落实与金融机构签订的农村金融合作框架协议,农业银行广东分行三农贷款950多亿元,邮储银行广东分行为近百万农户发放了小额贷款。
实行财政资金与金融支农政策双轮驱动,支持现代农业示范区采取投贷补政银保等方式撬动各类资本投入32亿元,68家省级农民合作社获得1.45亿元政银保贷款。
第六届广东农博会今日开幕
借力互联网+打造永不落幕的农博会
11月27日,由广东省政府主办、省农业厅承办的第六届广东现代农业博览会在广州广交会展馆开幕,本届农博会以互联网+广东现代农业为主题,亮点突出,内容丰富,形式新颖。
两大亮点闪耀农博
互联网+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互联网+的理念贯穿农博会全场全程全员,在展会规划上,以互联网+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思路进行全馆策划,在宣传推广方面充分利用线上新媒体渠道。
品牌农业助力现代农业永续发展
今年省农业厅等十二个部门联合发起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在农博会开幕式现场表彰300个承载岭南文化、体现广东特色、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名特优新区域公共品牌和经营专用品牌,共推介1000个品牌建立农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库,并专设现场展示区域。
十大看点精彩纷呈
1.全面体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深度融合。农博会无论从设计到布展,从全产业链到各领域,还是从线下到线上,从场外到场内,都渗透体现互联网+的概念,观众可以亲身体验互联网+现代农业的紧密结合。
2.品牌农业继续唱响第六届农博会。今年省农业厅等十二家部门联合发起广东省名特优新农产品评选推介活动,在农博会开幕式现场表彰300个承载岭南文化、体现广东特色、展现现代农业科技成果的名特优新区域公共品牌和经营专用品牌,共推介1000个品牌建立农特优新农产品目录库,并专设现场展示区域。
3. 农业电商让生活更便利。农业电商展区的主题是:快乐到家,E创新农,集中展示广东省互联网电商产业链的重要成果,主要包括农业电商、生鲜冷链物流技术、农业金融、新型农业模式等内容,让观众体验农业电商产业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服务。
4.休闲农业让农业更具魅力。休闲农业展区的主题是文创让休闲农业更有魅力,集中体现现代休闲农业的文创与体验。全面展示包括农庄旅游、农家乐、O2O农庄平台、创意农业休闲娱乐服务等从餐桌到农庄的休闲农业产业链一体化链条,让观众现场体验休闲农业的魅力,从而关注并参与农业休闲娱乐。
5.全方位展示农业信息化工程成果。现场展示近年来广东农业信息化工程的突出成果,利用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农业的跨界融合,展示基于互联网平台的现代农业新产品、新模式与新业态。如农业生产远程监控、农产品质量溯源、大数据分析等。
6.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更接地气。重点展示七大农业科研院校的*新农业科技创新成果,把各项成果的专家、团队请到现场,向公众展示、解答、推介*新科研成果,寻求市场合作的*大化。同时也展销已实现科技成果转化的产品。
7.集中展示涉农部门工作成就。按不同领域和行业充分展示近几年来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同时让各部门的科技、产品以展销的方式与公众见面。
8.同步活动论坛丰富多彩。除开幕活动外,展会期间将举办名特优新评选结果公布颁奖、*美三农摄影大赛颁奖、科技服务云平台和12316平台启动仪式,互联网+、品牌农业、农业电商、生鲜冷链、休闲农业、乡村建设论坛,名特优新农产品和新技术推介活动。
9.现场烹饪打造舌根上的幸福。从获评的名特优新农产品中选择优质食材,现场设名特优新烹饪品鉴区,200名厨师分3天入场烹饪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名厨的现场烹饪调理,将名特优新农产品*诱人的色、香、味完全呈现给观众,打造**舌根上的幸福。
10.摄影展带来广东*美三农视觉享受。观众可在现场欣赏到大赛广东*美三农摄影大赛106幅获奖作品。公众在品味舌根上的幸福同时,得到一次视觉和精神上的享受。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