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机械产业网

资讯

淮安区构建“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淮安日报 2016-08-12

  ■记者张小燕通讯员杨文龙

  近年来,淮安区在推动科学跨越发展过程中,着力构建三大体系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促进农业大区向农业强区转变。

  转方式调结构,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淮安区坚持以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为主线,充分依托丰富的农业资源优势,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着力构建具有淮安区特色和比较优势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该区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加大农业龙头企业培植力度。目前正加快推进投资1500万美元的慕德饲料加工、2亿元的础明肉制品加工等项目签约落地。进一步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已签约的总投资10.6亿元的智慧设施农业、5.2亿元的20万头生猪养殖与育苗基地、4.7亿元的农业综合体、3750万美元的科技生猪养殖、1.8亿元的池塘工厂、1.1亿元的菇盐调料、1亿元的50万对蛋鸽养殖等亿元项目全面开工建设。力争今年新竣工3000万元以上二产项目15个以上、新增省市级龙头企业5家以上。

  该区按照一产连成片、二产组成圈、三产串成线的思路,进一步优化项目布局,彰显产业特色。重点围绕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和特色水产四大主导产业,整合资源力量,促进连片开发,进一步凸显灌溉总渠沿线高效设施农业、淮流线特色农业、大运河沿线畜禽和特色水产三条产业带特色。圈状提升二产,加快形成一批以苏食食品为核心的肉制品、以外婆家食品为核心的水产品、以安佑饲料为核心的饲料加工等产业集群。串线提升三产,进一步加大农业三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形成一河一荡一湖三条特色鲜明的休闲农业观光线。以现代农业园区、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网络建设为重点,加快打造一批生产基地、展销中心、网络平台。

  强基础促配套,构建现代农业装备体系

  淮安区多措并举,加大投入,支持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提高农业装备水平,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夯实基础。

  加快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投入。十二五期间,全区累计完成水利投入19.05亿元,是十一五投入的2.5倍,年均投资增幅达30%以上。其中农村水利完成投资18.105亿元,重点实施了农村环境治理、农村饮水安全、渠南大型灌区改造、运西中型灌区改造、渠北水利骨干等10多类近80项重点工程,农村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初步建成了涝能排、旱能灌、渍能降的水利安全保障体系,为全区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相关推荐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