遂溪县杨柑镇适时调整种植结构,全力打造万亩莲藕种植基地。这是该镇苏屋垌莲藕种植基地刚种的莲藕。 本报记者 李忠 摄
初冬时节,阳光和煦,在遂溪县杨柑镇苏屋垌片区,一望无际的荷塘里波光粼粼,今年的第二造莲藕长势喜人。面对传统农作物遇冷,杨柑镇及时调整思路,联合武汉广地农业科技公司,采取公司基地 农户模式,打造万亩莲藕产业基地,助推传统农业转型升级。
杨柑镇历来是农业大镇,素有甜镇、椒乡美誉,产自这里的甘蔗、北运菜等声名远播。然而,近年来,这种传统的种植模式却屡屡遭遇挑战。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人们越来越注重保健养生,对糖的需求越来越低,因此,这几年甘蔗的行情一路走低,而随着北方塑料大棚的遍地开花,北运菜也时常面临被压价的窘境。杨柑镇委书记郑辉感慨地说,往往农民辛辛苦苦忙碌一年,*后自己口袋里却没有剩下多少。
传统种植模式进入薄利时代,转型升级势在必行,几经考察思索,杨柑镇将突破口放在了莲藕身上。小小莲藕浑身是宝,可生食也可做菜,而且它的根根叶叶、花须果实,无不是宝,都可入药。恰逢其时,武汉广地农业科技公司看中了杨柑镇的区位优势,二者一拍即合,采取公司基地 农户模式,将农民的土地流转出来,联合打造万亩莲藕种植基地。
近日,记者来到了莲藕种植基地杨柑镇苏屋垌。苏屋垌地势平坦开阔,2万余亩农田一马平川,雷州青年运河支渠环绕其中,土质肥沃,水源充沛。今年3月,湖北水生植物研究所的专家前来考察时,连声称赞这里是种植莲藕的风水宝地。记者看到,一片片荷塘上波光粼粼,大片大片荷叶覆盖着水面。郑辉介绍说,今年的第二造莲藕已经下种,明年清明节前后就可收获。由于采取的是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杨柑产莲藕不愁销路。依托武汉公司良好的品控技术和发达的销售渠道,出产的莲藕直接出现在新加坡、美国、香港等地超市的货架上。
相比种植水稻、甘蔗等传统农作物,莲藕的经济效益到底如何?郑辉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一亩藕塘一年两造亩产至少7000斤,以每斤莲藕3块钱来计算,每亩藕塘每年的收入至少在2万元以上。按照规划,杨柑镇计划在3-5年内将莲藕种植基地扩大到5-7万亩,按照这一数字计算,仅莲藕一项年产值就在10亿元以上。
杨柑镇的莲藕产业不仅仅停留在简单的种植销售阶段。在他们的规划中,未来,莲藕产业将走产业化、规模化和深加工之路。品质好的莲藕直接出口,品质次的则做成罐头、藕粉等。郑辉说,通过莲藕产业的发展,进而带动整个农业结构的调整,刺激全镇的运输、餐饮甚至旅游业发展。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