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 东
近日,受国家标准委委托,四川省质监局组织专家组对四川省大邑县为期3年的示范县创建工作进行现场考评验收。专家组一致认为,该县创建项目标准体系完善,实施推进有力,同时引入专业化服务机构对标准化试点工作进行指导,创建模式新颖,建设成效显著,以98.5+3的高分顺利通过验收。目前,农业标准化建设的大邑模式正在全国深入推广。
近年来,大邑县委、县政府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来抓农业,以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品牌化为要求,大力实施都市现代农业发展战略,形成了粮油、果蔬、畜禽、中药材等一大批特色产业基地。2013年12月,大邑被国家标准委批准创建四川省首个国家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建设周期为3年。
在示范县创建过程中,大邑创新构建起1+2+N的标准化工作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协同推进的标准化工作格局。1即成立农业标准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县政府牵头,实施一把手工程;2即两个智囊团,一个是外聘技术服务机构,另一个是成立专家工作站,共同为大邑农业标准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和技术支撑;N即示范基地、产业协会以及万千种植养殖户,大邑县运用标准化的原理、方法和手段,引导其进入规模化、组织化、品牌化、产业化链条,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其核心在于农业标准化水平的高低。为此,大邑县着力构建以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为核心,以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繁荣为目标的现代农业标准综合体,该标准综合体涵盖优质粮油、生态果蔬、生态畜禽、中药材、水产养殖、基础设施建设、一三产互动乡村旅游、种养循环经济、农产品质量安全、动物防疫监督以及美丽乡村建设等11大标准体系,共收集整理1765项标准,新制定492项与国家、行业、地方标准相衔接、既具有自主核心技术又能反映大邑特色的内控标准,完成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仁葡萄种植技术规范》等20项区域性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充分体现了大邑将传统优势农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旅游农业、循环农业和特色农业等有机融合、协调推进的创新特点。
抓示范才能树标杆,突破点才能带动面。大邑县坚持分批打造、逐步推进、全面覆盖、整体提升的工作思路,按照组织机构标准化、企业标准体系化、生产记录规范化、生产作业手册化、核心标准展板化、制度职责上墙化、标志标牌统一化的七化措施,积极开展标准化样板示范点建设。目前,示范点建设已经全面覆盖所有乡镇,累计完成31家示范点打造工作,带动120余家基地进行标准化建设。
与此同时,该县大力推行示范点、乡镇、产业圈标准化3级培训体制,着力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理论水平高、专业能力强的标准化人才队伍,建立健全大邑县农业标准化人才库,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目前,该县已开展专题培训320次,累计培训1.4万人次。
该县还着力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大邑造优质农产品踊跃参加各类质量展示、品牌评选等活动,不断提升大邑造优质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号召力。目前,该县已有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8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7个、三品一标认证产品89个,在全国各区县中排名前列。
通过3年的示范县建设,大邑建立完善了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农业综合标准体系,引导示范区农民开展标准化生产,提高了农产品供给的质量和效益。同时,该县以标准化倒逼农业规模化、机械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五化协调发展,创新农业经营方式,延伸农业产业链条,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出一条新路。目前,该县标准实施率达95%以上,主要优势农产品标准化覆盖率达90%以上,主要农产品安全抽检合格率达到97%以上。2016年,预计全县实现农业增加值32.98亿元,增长4.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162元,近3年年均增幅达12.08%。
大邑县政府负责人表示,标准化建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该县将持续深入推进标准化+现代农业发展模式,着力打造全国现代农业标准化发展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