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物联网发展初期资金瓶颈制约严重,仍需要政府资金扶持和大型企业的前瞻性投入。应完善财税政策、投融资政策,引导社会各界力量参与农村信息化建设。 物联网是在互联网的基础上,通过综合信息传感设备,把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进行信息交换,进而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新技术。目前,物联网在监测农作物灌溉、土壤空气变更、畜禽环境以及大面积的地表检测等方面正逐渐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物联网的应用既能改变传统粗放的农业经营管理方式,也能提高动植物疫情疫病防控能力,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引领现代农业发展。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传统农业耕作方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为促进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支撑农业现代化建设,今年初,国务院下发《关于推进物联网有序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农业部更适时印发了《农业物联网区域试验工程工作方案》,首先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天津、上海、安徽三省市率先开展试点试验工作。根据方案,设立天津设施农业与水产养殖物联网试验区、上海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试验区、安徽大田生产物联网试验区。三大试验区覆盖了现代农业生产的种、养、监管领域。近期,农业部、中科院、天津市人民政府在天津又签署了合作协议,共同推进农业物联网建设。 在实验区外,全国各地农业物联网发展也是方兴未艾。宁波用物联网技术栽培葡萄,只需点下鼠标,附近葡萄园内的土壤温度、水分含量、空气湿度等一目了然,减少人工成本1/3以上;湖北联通建立了统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