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农机化发展方式转变,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和必然要求。需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出发,进一步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优化农机装备。2013年,在中央农机购置补贴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的带动下,新疆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 新疆农机装备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区在册各类拖拉机、联合收割机63.08万台,同比增加5.02其中大中型拖拉机35.36万台,增长17.91;拖拉机配套农具120.97万台套、同比增长7.36.耕整机1.45万台,同比增加17.06;播种机14.02万台,同比增加5.48;节水灌溉类机械4.99万套,同比增加7.87;机动喷雾(粉)机8.49万台,同比增加18.73;联合收获机6403台,同比增加12.23;棉花收获机5.02万台,同比增加26.78;割晒机2.88万台,同比增加29.99;青饲料收获机617台,同比增加31.84;秸秆捡拾打捆机3357台,同比增加29.02;保鲜储藏设备2668台,同比增加40.64;林果业机械2.97万台,同比增加21.16;畜牧养殖机械8.76万台,同比增加6.47;渔业机械6173台,同比增加38.81.机耕面积5348.65万亩、机播面积4899.74万亩、机收面积2672.67万亩,农机标准化作业水平明显提高。
优化农机装备结构意义重大 关于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优化的建议明确职责任务。实现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宏观调控意识,明确结构调整目标,上下共同努力,切实采取措施,才能取得成效。农业部提出全国总体目标和政策措施,加强政策引导和工作指导,各省(区、市)、市、县提出本辖区的结构调整发展目标任务,落实政策措施,具体组织实施。做到全国及各地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到位、积极推进、协调发展。 制定发展规划。认真做好现有机具普查,摸清存量、结构、使用状态及分布状况,同时立足农业主导产业发展需要和经济地理条件,对今后发展重点进行科学分析,提出我国农机装备发展和结构布局优化目标,科学制定装备需求规划。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在制定十二五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时,要将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作为重要内容纳入进去,并提出切实有效措施,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 加强政策引导。充分利用农机化扶持政策特别是农机购置补贴,加强引导,鼓励农民购买农业生产急需、符合产业政策、先进适用、技术成熟、安全可靠、节能环保、服务到位的产品。一是通过农机购置补贴对象优先条件、补贴范围确定、补贴目录制定、补贴比例的确定等多种调控措施实现促进结构调整的目标。二是指导各地建立完善农机报废更新制度,加强调控引导,鼓励支持农民更多地购置使用大中型、高性能、多功能复式作业农机装备,加快淘汰能耗高、污染重的老旧农业机械,努力实现大中小型机械、高中低档次机械、动力机械与配套农具、粮食作物机械与其他农产品机械合理配置。 强化科研推广。一是加强关键环节、重点领域机械装备和技术的攻关。按照农业规模化、精准化、设施化发展的要求,加快开发多功能、智能化、经济型农业装备设施,集中力量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新型农机产品,重点在田间作业、设施栽培、健康养殖、精深加工、储运保鲜等环节取得新突破。二是加大农业机械化技术推广力度。通过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强化适用技术组合集成,探索适合不同区域特点的农业机械化技术路线和模式,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三是整合现有农机化财政专项和基本建设项目。结合项目实施,推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 加强组织领导。农业部农机化管理司要把加强宏观调控、促进农机装备结构优化调整作为推动农机化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和考核内容,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和工作指导,提高宏观调控能力,并切实采取措施,积极推进,确保实现目标。各地农机化主管部门也要高度重视促进农机装备结构布局调整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在加快本地区农机化发展速度的同时,制定规划目标,落实政策措施,促进农业机械化又好又快发展。 随着农业机械化的快速发展,农机装备结构布局问题引起了各级农机化主管部门的高度重视和关注。胡锦涛总书记提出,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一场深刻变革,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