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射阳县的大麦、油菜陆续收割离田,接茬的棉花移栽也随之跟进,进度同比有所加快。县棉花协会调查,至29日晚,全县麦油后棉(惯称麦后棉)的移栽已经超过了8000亩,加上前期套栽棉,累计移栽进度达到了99.2,同比加快了4.2个百分点。根据近两天的移栽进度,预计到31日能基本结束,同比时间提前了6天。 分析移栽进度加快的原因,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麦后棉的面积大幅缩减。今年全县麦后棉的面积只有1万余亩,仅占总面积的6.2,比上年减少了三分之一。而且又以大麦和油菜为主,基本没有特晚熟的小麦。二是天气条件有利。继25日*近一轮的降水结束以后,从26日开始,全县的天气晴好,气温回升,日照充足。县棉花协会天气实况记录显示,至30日连续5天,白天的*高气温33-35℃,日平均气温超过了24℃,平均日照达到了13个小时,使大麦、油菜的成熟期均有所提前。而去 年同期正处在一个连续的阴雨天气过程中,白天*高温度也没有突破25℃。与此同时,气象部门预报,31日受西南低涡东移影响,全县云系增多,气温有所回落,6月1日起又将出现连续数日的降水,对麦后棉栽后补墒十分有利,促使夏收和麦后棉的移栽进度都有加快。 应对麦后棉移栽迟,有效生长期短的特点,棉农们在移栽时也相应采取了一些措施。一是突击移栽。今年麦后棉的移栽期虽比去年有所缩短,但比套栽棉还推迟了15天左右。为尽早移栽到位,延长棉花的有效生育期,采取机械旋耕灭茬和扳土直接移栽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突击,做到前收后栽,收一块栽一块,上午收下午栽。加之这类棉田并非家家都有,因此劳动力容易集中互助,大部分植棉户都能在1-2天内完成。二是适当增密。为更好地发挥麦后棉群体增产的优势,提高了移栽密度。 县棉花协会的调查人员在现场看到,每亩的移栽密度基本定格在1800株左右,较套作棉增加了200株。三是施足基肥。为了保证麦后棉在花铃肥施用前有足够的养分供给,都选用了三元素复合肥作为基肥,亩用量在30公斤左右。在施用方法上,采用机械旋拌和开塘穴施,避免伤及棉苗根系。四是理通水系。为防止日后可能出现的连阴雨,导致田间涝渍而影响棉花生长,在移栽结束的同时,随即又理通了田间三沟。并将结合以后的田间管理,及时搞好灭茬松土、培土壅根和病虫防治,为麦后棉的生长发育创造良好环境,促进早发稳长。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