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茄子、冬瓜今年春天,海南部分冬季瓜菜价跌滞销的现象,再次上演。前些日子,为解决乐东茄子卖难,海南省农业厅拨款8万元至10万元进行运费补贴。如今,澄迈冬瓜又卖不动了,可我们还能继续拿钱进行补贴吗?
据海南日报报道:在本季冬季瓜菜集中上市之前举行的冬交会上传出令人振奋的消息:签订531宗瓜菜订单,瓜菜量325.6万吨,增长3.4.而2012年,海南的蔬菜基地瓜菜产量才66万吨。
订单农业,海南很早就在做。有权威媒体报道,海南2000年通过订单形式,外销冬季瓜菜、热带水果、水产品达到140万吨、66万吨和35万吨,分别占海南全省生产总量的65.8、64和50.8.从1998年开始的冬交会,其主要任务就是为海南农产品找订单。
订单农业又称合同农业、契约农业。是指农户根据其本身或所在的乡村组织同农产品的购买者之间所签订的订单,组织安排农产品生产的一种农业产销模式。订单农业适应了市场需要,避免了盲目生产。农产品生产出来,按照订单运往各批发市场,市场还能在种子、技术、资金上给海南以帮助。订单农业对买卖双方都有约束,当农业生产注入契约精神,农业的风险性就大大降低了。
如今,事到临头人们才发现,冬交会签订的瓜菜订单,只是意向性合作,数量只是大概数字,价格也随行就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合同订单,并不具备法律约束。当市场价大大低于订单价格,收购商赔不起,毁约;同样,如果市场价格高于订单价格时,农民往往会反悔,要求加价,不然就不给货,或者偷偷卖给其他收购商,也是毁约。当都不遵守规则的时候,游戏自然也就没法玩的。
订单农业,求的是双赢。即使在大陆白色大棚铺天盖地的时候,海南因为生态环境好,自然气候优越,瓜菜上市早,依然有较大的市场竞争优势和潜力。舌尖上的中国,人们能辨别出大自然和人工气候瓜菜的味道。哪怕有琼州海峡的阻隔,哪怕只有半个月的时间差,只要都保持虽然别人大赚时,我赚的少,但是别人亏本时,我却还能赚的心态,做大订单农业,其前景还是很广阔的。
可惜,即使有了订单,我们很多时候还是缺乏契约精神。都想大赚,都不愿承担风险,都在勾心斗角,都在信奉厚黑学,都满足于热热闹闹地作秀,海南的订单农业,十几年来依然在摇篮里长不大。纸上的合同,怎样才能变成真金白银,这其中有诚信问题,更多的还是市场问题。谁都不能指望经销商对海南做贡献,但海南农产品一定要让经销商赚钱。政府这只手,可以使信息沟通,货畅其流,守约者奖,违约者罚,没有含金量的协议,不要也罢;不守信的商户,出局也行。只有这样,才能让海南的订单农业一路走好,一路走远,一路长大。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