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初,随着小麦机械化收获的大面积展开,山东1985.98万亩保护性耕作小麦的收获也进入高潮。为全面了解和掌握保护性耕作小麦长势情况,省农机技术推广站组织技术人员赴小麦保护性耕作示范区进行实地监测,并与传统作业地块进行了比较。经过土壤墒情、地温及株数等数据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小麦生长情况明显好于传统作业地块,保护性耕作小麦根系发达,分蘖多,生长均匀,苗齐,无黄叶现象。全省17市113个县市区邀请农业、农机、统计等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对289点测产对比,保护性耕作小麦平均亩穗数39.87万,穗粒数35.10个,亩产493.53公斤,较传统耕作对比田亩增31.66公斤,增产幅度达6.9.全省保护性耕作小麦总计增产6.26亿公斤,为山东夏粮丰产丰收奠定了坚实基础。 通过对全省保护性耕作和传统耕作小麦生育性状,以及产量测试对比分析,保护性耕作小麦增产显着的原因: 一是保护性耕作将大量秸秆覆盖地表,土壤温度变幅小、变化慢,冬前易形成壮苗旺苗,小麦防寒抗冻能力强。冬季秸秆覆盖使土壤的日*低温度得以提高,有效缓解了低温、寒潮以及倒春寒、霜冻等异常天气的影响。 二是农机农艺相结合,种植技术规范合理。保护性耕作小麦在播种时,地表秸秆粉碎还田覆盖质量好,机械深松作业面积大,播种深度适宜,肥料深施,肥效集中,使小麦苗期呈现出苗齐、苗粗、苗壮;保护性耕作小麦群体结构合理,通风透光条件好,有利于降低株高,并促进茎秆的稳健生长,提高了小麦的抗倒伏能力。 三是推广普及新机具,小麦增产效果显着。 据统计,全省有10多个生产企业40多种型号免耕播种机进入补贴目录。2013年全省新增小麦免耕播种机3532台,社会拥有量达到47329台;新增玉米免耕播种机15861台,社会拥有量19万台。标志着我省小麦玉米两作区保护性耕作机具和技术已经成熟,为实现保护性耕作朝着高产、高效、节能、环保方向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支撑。菏泽市牡丹区用郓城工力公司生产的震动深松分层施肥免耕播种机播种,传统地块采用普通播种机进行播种。通过计算得出:保护性耕作小麦亩产量521.4千克,传统耕作小麦亩产量482.1千克,示范园保护性耕作小麦比传统耕作小麦具有明显增产效果,亩增产39.3千克,增产率8.2.小麦增产收益的提高,持续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