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农村收入增幅六年均超城镇的背后
经济发展怎么样?老百姓的腰包*有说服力。
今年一季度,北京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487元,其中城镇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8.4;农村同比增长9.1,扣除价格因素后分别增长7.1和7.8,双双大幅跑赢增幅6.8的全市地区增长总值,本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更是明显超过了城镇。
事实上,自2012年起,本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多次跑赢GDP。而在过去6年多里,农村收入增速更是一直保持着领跑优势。
枯燥的数字背后,是细微而深刻的变化。
政府主动调控,优化投资比例和方向,统筹城乡发展;本市四大功能区经济结构逐步优化,要素更多向农村倾斜,城乡一体化建设步伐加快首都经济的转型和升级悄然蕴含其中,润物无声。
连续6年的收入增速领跑
别看咱务农,我和媳妇挣得可不比白领少,每年能有十四五万。望着大棚里丰收的辣椒,48岁的大兴区农民王克全信心满满。
王克全是土生土长的农民,伴随家庭农场这一新型的农业经营模式走俏,越来越多的庄稼把式正升级成为家庭农场的经营者。随之而来的,是当地农村居民收入的节节高。
王克全的切身感受,在北京市统计局的账本上能找到更权威的阐释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20226元,首次突破两万元大关。2009至2014年,农村居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2.8。
而与城镇人口的收入增长对比,更能充分显示出王克全们的骄傲今年一季度,本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503元,增长8.4;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49元,增长9.1。9.1和8.4,本市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超过了城镇。事实上,这一领跑优势正在成为本市经济发展中的新常态。
统计数据显示,2009至2014年,本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名义以及扣除价格因素后的实际增速连续6年超过城镇。这6年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名义增长11.1,比城镇居民快1.1个百分点;实际增长8.9,比城镇居民快1.5个百分点。
6年的时间,累积出了水滴石穿的效果。2008年时达到2.30:1的城乡居民收入比,到了2014年已经降到了2.17:1,城乡差距进一步缩小。
产业升级转型成了顶梁柱
自个儿的腰包是怎么一天天充实起来的?
在丰台区南宫村村民曹江的印象里,高收入和在乡里的好工作紧紧地联系在了一起。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