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山之石
作为中央农办农村改革试验联系点,白云区有必要学习、借鉴其他先进地区的经验做法。今年5月中旬,白云区以农村综合改革为主题,派出考察组赴华东,实地考察浙江杭州萧山区、嘉兴桐乡市和上海松江区、奉贤区等地的农改进展。近日,记者从白云区获取了此次考察的报告《中共广州市白云区委农办关于白云区赴华东地区调研农村改革的报告》,并约请白云区委农办相关负责人解读报告亮点,为白云农改攻坚凝聚共识、提供镜鉴。
华东地区如何耕作农村改革试验田
资料图
农户组合式安置实现三赢
土地是农村发展的源泉,关系到农民致富、农业发展、农村稳定等重大问题。如何推进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是考察组特别关心的问题。考察组发现,华东地区的做法是,以农村土地综合整治为核心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一体。浙江省嘉兴桐乡市和上海奉贤区分别在这方面探索出了一定的经验,其中以桐乡市的成效*为突出。
《报告》显示,从2009年起,桐乡市以两新工程建设为载体,按照政府可承受、农民可接受、发展可持续的原则,深入推进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同时,按照做大做强中心城、做实做活新市镇、做精做优新社区、做优做特辅助点的思路,稳步推进农民建房向中心城区、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集聚。到2014年底,新市镇、新社区已搬迁集聚农户31763户,占全市农户数的25%,为桐乡市的城乡一体化建设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记者从《报告》中了解到,桐乡市在这方面有关键四招:
**招是规划招,即完成176条行政村的规划编制工作和33个示范性城乡一体新社区建设详细规划,初步形成现代新市镇和城乡一体新社区格局。
第二招则是拆旧建新,明确建房的三个必须原则,即建新必须拆旧、建新必须进点、建新必须执行新标准,同时开展两违专项整治。
第三招为增减挂钩,即按节余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量给予现金奖励,通过土地综合整治节余的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归各镇自用,供地时免交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有偿使用费等,所得收益全额返还各镇,这一措施充分调动了各镇的工作积极性。
第四招为组合安置招。政府为此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多元化争取资金支持。桐乡市建立普惠制的集聚奖和申报制的规模奖,激发基层和群众参加两新工程的积极性。作为试点代表的崇福镇湾里村,规划搬迁农户238户,节余土地指标98.16亩,节地率64.6%,其安置方式主要有纯公寓安置、迁建加公寓安置、货币安置和迁建安置等4种方式,其中80+40的组合式安置模式是给农民群众带来持续经济效益的土地整治民心工程,实现政府、村社、农户三赢。
百村公司让薄弱村不再单打独斗
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这种各自为政的发展现象在农村地区可以说是相当普遍。不过,对于经济薄弱的村居而言,单打独斗式发展经济的结果往往不甚理想。
考察组发现,上海奉贤区正试图走一条不同于以往的道路:成立百村公司,将经济薄弱村化零为整,探索村级经济发展的新道路,开启农村帮扶新模式和农村集体资产托管新机制。
《报告》显示,百村公司模式改变原来各村单打独斗为构建村级经济发展联合大平台的思路,得到了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支持。以100个经济薄弱村为股东成立的百村公司,其资产属于村,运作在区级层面进行,各类扶贫资金和资源改变过去的撒胡椒面式,相对集中投入,以往的纯粹输血变成了如今的造血,扶贫政策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取得的红利,由这100个村的村民共享。
据悉,百村公司的**笔投资是购置百村创业园。购置总价款2亿多元,其来源为市农村综合帮扶专项资金申请的投资补助7000万元,各帮扶单位捐赠6700万元,区财政预算安排7280万元,公司购置物业应缴的600万元契税也由区财政承担。百村创业园产业定位为战略性新型产业和生产型服务业聚集区,入驻企业物业租金收入相当可观,创业园也是全区*大的招商引税平台,区属税收全部返回百村公司和百村创业园,使扶贫政策和市场化运作有机结合,改变了过去村村冒烟的低层次村级经济发展,让农村集体经济也能进城分享城镇化发展的红利,区级平台的运作也大大提升了原来村级经济的管理能力和运作水平。
《报告》指出,百村公司强劲的经济支撑,也让村里能将更多的精力放到社会管理和提供公共服务上去。根据百村公司股东大会章程,百村创业园物业租金收入和招商引税收入,将全部平均分配到100个经济薄弱村,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决定后,收益的80%分配给农民。在百村公司探索成功经验后,奉贤区拟打算将全部行政村纳入管理,资产由第三方百村公司托管,村集体享受分红不再具体参与经营管理,村社干部彻底转型,只将精力用于社会管理、提高公共服务。
有序规范流转破解散小乱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如何流转才能避免低效、零散现象,这是考察组关心的另一个问题。
在此次华东调研中,考察组发现在白云区普遍存在的土地大量流转给外耕户所造成的土地生产低效、零散的现象在华东地区的农村几乎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整齐划一的标准化农田。
据介绍,这得益于当地有效的流转措施。以松江区为例,该区规定需要流转土地的农户只能将土地流转给村委会,然后由村委会集中流转,搞适度规模经营,这样做有效地整合了土地资源,提高了土地效益,保证了流转质量,很好地避免了土地的碎片化。在土地有序流转的基础上,松江区从2007年起探索发展家庭农场,至2013年底,全区家庭农场1267户,经营面积15.02万亩,占全区粮田面积的90%。
那么,松江区的家庭农场有什么特点呢?
《报告》显示,松江区家庭农场经营模式有四大特点。**,家庭农场经营者必须是本村农户家庭,且户口簿上有两人以上农村户口,主要依靠家庭成员从事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不得将经营土地再转包、转租给第三方经营。第二,以农为主,家庭农场主要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生产,实行一业为主或种养结合的生产模式。第三,规模适度,松江家庭农场经营耕地规模适度,一般为100150亩,*少的80多亩,*多的200亩左右。第四,集约生产,松江家庭农场以农户为经营主体,在不违反现行农地制度和尊重其他农户意愿的基础上,通过耕地流转,将土地、劳动力、农机等生产要素适当集中,从而实现集约化经营、专业化生产。
值得注意的是,松江区农村土地明确只能统一流转到村委会,村委会流转出去进行家庭农场的流转价格予以限价,给予种粮补贴、根据不同机型给予农机购置补贴和推广种养结合补贴、农场贴息贷款扶持等。同时,家庭农场主要以水稻等便于集中连片机械化管理的传统粮食作物为主,其他的农业生产则主要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形式发展。
此外,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也已经渗透到农村、农业中,为农业插上了电商的翅膀。如杭州市萧山区利用阿里巴巴第三方平台,启动萧山农产品特产馆建设,放大农业特色产品的区域效益和品牌效应。目前,该区已有超过30%的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在运用电子商务进行销售。
进入资讯首页查看更多内容 >